Martin Audio革命性的MLA系统快问快答

 

Martin Audio革命性的阵列旗舰MLA系统自推出以来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肯定,相信许多人对这套系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它究竟集合了什么顶尖的技术?它的功耗是多少?它的软件又是怎样工作的?近日,Martin Audio官方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在官网上做了回答。

 

MLA系统应用于英国的Rewind音乐节

 

为何在市面上已经有很多发展成熟的系统的情况下还要期待全新的现场扩声领域的“重大创新”?

 

当我们最初于2010年推出多蜂窝式扬声器阵列(MLA)技术时,业内的许多人都在嘲笑我们这种打破现状并挑战传统线阵列系统的大胆想法。对于扩声系统来说线阵列仍然是优秀的工具,实际上我们自己也仍旧在生产和销售它们,但这完全不等于说它们就是当代现场扩声领域中唯一的或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一种超越之前技术的新技术浮现出来,并最终取代了之前的技术。

 

Martin Audio凭借获得大奖的革命性技术重新定义了扬声器阵列的配置和控制方式,并且在不牺牲保真度的情况下提供了无与伦比、高度一致的观众席覆盖效果。

 

MLA技术的成功使得其他的竞争对手也争相解决同样的线阵列系统问题,并且也争相将解决方案用于不同的应用环境。虽然其他扬声器制造商都表明自己的产品具备类似的属性,但是市场上还是没有任何产品能做到哪怕是接近MLA的一系列特性,更不用说能像MLA那样成功地提供高度一致的扩声效果。

 

凭借上市销售的3种不同尺寸的型号以及在巡演、音乐节和固定安装场合中的反复验证,现场扩声领域的“重大创新”真正地名副其实。

 

 

MLA系统为Rewind音乐节贡献了完美的声音

 

什么是MLA技术?

 

一些人称其为魔法,但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每个阵列都包含有多个独立的声学单元(蜂窝),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板载放大器和DSP处理器,这些又可以用软件来进行优化,从而在任何场地里为整个观众区域提供符合声学需求的声音效果。

 

MLA技术是市场上唯一的一项技术可以允许权重多个声学目标的优先级并相应地进行优化。例如,MLA不仅可以在观众区产生一个均匀的声场,同时还可以控制这个声场,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场地带来的影响。需要尽量避免覆盖到的区域比如阵列的后方和下方、屋顶、楼座边沿以及场地边界外的区域也可以在软件中进行编程。

 

为了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在最后一分钟所做的吊装高度变化,垂直覆盖范围甚至可以在现场以电子方式进行微调,而不需要重新装配阵列。

 

极为简单好用并且有高度预计算准确性的DISPLAY软件配合系统完成了所有的繁重工作,工程师们不仅保持着完全的艺术性控制,还有把握把在调音台位置创造的声音效果输送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这就是MLA系统带来的自信,它不仅极大地减少了设置系统的时间,还极大地减少了在场地里来回走动以检验效果的时间。

 

 

简单好用的DISPLAY软件

 

软件完成计算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听到了关于软件设置MLA系统所需时间的一些误解。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典型的设置案例来说明一下。

 

首先测量场地并将数据输入到运行在笔记本电脑上的DISPLAY软件中,然后选择你想让阵列覆盖到的区域以及想达到的声压级,还有需要避免覆盖到的区域。然后软件会计算出箱体间的夹角,这个过程一般会需要3分钟,另外还取决于场地的大小以及复杂程度。

 

在阵列正在组装的同时,DISPLAY就可以计算DSP滤波器的参数。这些针对大型MLA阵列和场地而预先设置好的文件通常不到10分钟就可以计算出来,而针对MLA Compact和MLA Mini系统的文件计算一般会少于5分钟。电脑会在阵列组装完毕前就完成计算,因此剩下的事就只是将电脑连到系统上,上传预先设置好的文件,然后你就有了一个经过调整并已做好使用准备的扩声系统。

 

如果你可以事先得到场地的尺寸或CAD绘图,那么在设备进场之前,MLA系列阵列的角度就可以计算出来并准备好用于阵列的组装。你甚至还可以提前计算出预先设置的文件。这样一来,将设备搬进场地后就可以马上开始组装。如果场地不是和之前获得的描述完全一样也不用担心,继续按照已计算出的角度来组装系统,在软件里对场地的几何形状做一些小的调整,然后重新优化预先设置的文件。

 

就像许多系统技师和工程师所发现的那样,从走进一个场地到拥有一个准备好投入使用的系统,在这一点上MLA体现的效率是无与伦比的。

 

 

MLA系统中的MLX超低频扬声器

 

经过了所有这些处理之后它的声音怎么样?

 

我们十分理解这个担心,因为我们知道市场上有一些处理过头的扬声器导致出来的声音失去了自然的属性。相反地,我们知道滤波器可以调整到多大的幅度而不会牺牲原始信号的音质。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个系统不仅有异常干净和通透的声音而且对最小幅度的均衡调节也有反应。这个系统没有大尺寸的压缩驱动器以及随之产生的偏硬的声音,它提供给工程师的就像是一种中性的画布,可以匹配任何艺术或音乐流派。

 

 

蔡依林北京首体演唱会使用了MLA系统

 

依靠电子方式可以改变多大的覆盖角度?

 

MLA的蜂窝式设计再结合箱体间的夹角可以让用户以纯粹的电子方式极大程度地改变阵列的覆盖角度。在观众席后排的覆盖距离通常可在+/-50%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前排的覆盖距离一般调整范围会超过5米。

 

 

MLA的场地覆盖一致性是无与伦比的

 

为什么MLA使用的是U-NET协议?

 

MLA使用的是U-NET协议,即使是最复杂的系统这种协议也能实现非常快速的设置,而且不需要用户具备网络知识,另外还提供了可容错、带冗余的网络环路。

 

 

MLA系统已是全球最大音乐节的标配

 

它的功耗有多大?

 

MLA的亮点之一就是它的声学部件是将输入的电功率转换为声学输出,而不是热能的效率。标准的效率指标是指在2.83伏输入的条件下声学部件能在1米远的距离产生多少dB的声压。MLA全号筒负载的设计能将效率最大化,能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分别达到104dB、112dB 和 122dB这样世界一流的指标。因为从系统获取的功率与它声学和电的结合效率成正比,因此采用D类放大器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就是在2014年,全线的MLA系列产品首次用于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主扩的4个吊挂阵列包含总计68只MLA和4只MLD,延时塔包含总计48只 MLA和4 只MLD,舞台内补声包含总计8只MLA Compact,主扩调音台区域的大屏幕位置的补声包含总计8只MLA Mini,VIP区补声包含总计8只MLA Mini,超低频阵列包含总计38只MLX (25只朝前, 13只朝后)。持续的总功率处理约为590kw,总功耗最大为688A,换句话说,就是正常条件下的2x125A的三相供电——这并不算很大的功耗!因此,如果功耗是一个关键需求的话,比如说一个音乐节采取的是绿色环保的策略,那么MLA就是不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