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在中国


——访北京太平宝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Eric Boyer

中美文化能够产生怎样的火花?这是爱吃Fatburger的美国人,在北京体验中国式生活的一段故事。                         ——题记


 

怀着对音乐器械的热爱,Eric Boyer登上了从美国到中国的飞机。

2012年8月,全世界都在聚焦伦敦奥运会,北京还没有从大暴雨中恢复过来,好莱坞最性感女人玛丽莲·梦露与世长辞50周年,魅力依旧,风韵犹存。当Eric踏上到中国的旅程时,他从未想过学习中文是他人生中一项如此重大的挑战,他也从未想过中美文化能够产生如此强烈的碰撞。来京10月,他享受了一段奇妙的时光(Fascinating Time),他说:“我爱这里!”

 

故事的开始:音乐爱好者

如果说许多行内人士的起步源于巧合,那么Eric的选择则是顺理成章。

“我没有选择专业音频,其实是它选择了我。”早在儿童时代,Eric就深受音乐的熏陶,从一件小小的乐器开始,萌生出对音乐器械的热爱。从最开始学习如何录制音乐,学习演奏音乐,到最后能够通过一定的技术把两者结合起来,对Eric来说,这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过程。

20世纪80年代,欧美的录音棚行业开始走向黄金时期,个人录音棚也越来越成为许多音乐爱好者的首选,Eric正是从录音师开始,一步一步地向专业音频靠近。不过,热爱音乐的他越来越不满足于个人录音棚当中,他认为这样的音乐仅仅局限于家庭或工作室里,对热爱音乐的人来说太可惜了。

每一个热爱音乐的人都怀着一份将音乐发扬光大的使命感,Eric感觉时机到了,于是他从纯粹的“音乐爱好者”向“专业音频打造者”转变。之后,他曾长期代理美国BLUE品牌,致力于打造世界最高品质音频的麦克风。他希望从专业设备着手,把音乐唱响录音棚之外,让越来越多人感受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魅。

然而,他并没有停止音乐上的步伐。近几年,他不仅参与美国最大的音乐盛事——格莱美奖(Grammy Awards),担任该奖的评审委员,而且支持和推广Liquid Sound Festival以及最近在北京举行的草莓音乐节。

故事的发展若无荡气回肠,至少也可欲扬先抑。加入太平宝迪则是故事的延续。

 

挑战的来临:中文是第一道坎

外国人难过中文关,这对颇具语言天赋的Eric来说备受打击。

Eric自豪地告诉我们,他能够流利地说出好几个国家的语言,然而说到中文,他就摇头说难。“中文是我在中国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即使是与我私人汉语老师交谈时,我也不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

Eric有个中文名字——白恩瑞,是他的中国同事帮他起的,其实也就是Eric Boyer的中文译音。我们问他是否知道中文名字的意思,他直说不知道,我们逐个字地为他进行解释,他才知道自己起了一个好名字。

他一直坚持上中文课,可是他说自己只会几句简单的中文。他在现场向记者展露了一手:“你好”、“谢谢”。对此,他十分感谢自己的同事,“在太平宝迪我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同事,他们都是在专业音频领域相当优秀的人,他们对我的帮助实在无法衡量。我们市场部的同事当中也有一些英语非常优秀的,这对我的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帮助。每天上班时我都会用中文向同事问好,而他们则以英文作为回复,我非常喜欢这种方式。”Eric喜欢充满挑战的生活,他说这正是他工作的动力。

 

交锋:中美文化大碰撞

然而,迈过中文这道坎,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文化冲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彼此间的交流形成了很大的挑战。”Eric非常认同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十分微妙,文化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Eric告诉我们,他在中国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中国人十分强调和谐(Harmony)和关系(Relation)。“美国人强调的是独立,人人平等,而且大家不会多管闲事;中国人则强调团体,以集体为中心,强调和谐,爱关心身边的人。美国人是先通过交流(Exchange),彼此达到共识,才会成为朋友或者合作伙伴;而中国人非常强调关系,彼此先建立关系,然后才会深入交往。”Eric认为这两种不一样的处事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就像在太平宝迪一样,持不同意见、不同视角的人彼此交换意见,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刚到中国,中国人的热情令Eric相当不习惯。“在中国,你会发现哪里都有很多人,例如这次北展。而且在公共场合,人们说话总是很大声。”后来他逐渐发现,中国是个热情、好客、爱交朋友的国度。他越来越喜欢侧着耳朵聆听周围的人的对话,这对他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

在这十个月里,他最喜欢吃的就是北京烤鸭、西安面条和深圳的早餐。“They are delicious!”令Eric十分惊喜的是,他在北京也能吃到Fatburger(富客汉堡),Fatburger在美国相当有名,进入中国之后,也广受欢迎。有时与妻子走在北京的街头上,Eric渐渐习惯这平静、安逸的生活方式。

Eric每天都在学习中国文化,“我真的很爱中国文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教到我这些东西。”他认为大家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度,拥有不同的肤色,但是对生活的追求是一致的:一是快乐的生活,二是有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孩子。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说他已经完全融入到中国的生活当中。

 

职责:“空中交通管制员”

作为公司的市场总监,Eric说自己更像是一位“空中交通管制员”(Air Traffic Controller),确保中西方市场信息的连通。“我的目标是真正创建一个混合型企业——具有东西方文化相融合的宝迪公司,同时确保我们的服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保持一致。”作为外国人,Eric在太平宝迪自然是承担着连通东西方的职责,开拓海外市场。“我们大多数供应商的总部都在欧美,我想运用我的经验去组建成一个成熟的、世界级的团队。”

Eric的日常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是保持和外国合作伙伴的价值观一致,加强彼此连通;第二是以客户至上,打造最好的团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赢得最好的声誉。他认为这也是太平宝迪的企业文化,就是态度决定一些。”我们始终尊重客户,尊重员工,坚持不懈地工作。

太平宝迪自2002年成立至今,已有11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和企业定位三种方式划分中国专业音频市场,凭借自身的精英团队逐步抢占中国市场。Eric认为,太平宝迪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优势在于宝迪创立的“只有通过完美的服务才能创造成功的未来”的经营理念以及太平宝迪“从不妥协(Never Compromise)”的企业文化。“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所以我们希望我们年轻团队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当你在公司里面工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有激情的去工作,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

谈到宝迪未来的规划时,他毫不讳言的告诉我们:“Surely broaden the market!”当然,美国人在中国的路途从未停息,故事仍在继续!

 

 

本文由专《WORLD SHOW》杂志采访、撰写